top of page

前言

  • 作家相片: Zinezhé
    Zinezhé
  • 2019年7月16日
  • 讀畢需時 13 分鐘

《人体信息控制系统生理学——现代中医生理学和中药药理学》是我们20多年的研究成果,本书是其中的第一部。本书共分三大篇,第一篇是信息控制系统理论概论,第二篇是人体双向信息控制系统生理学,第三篇是现代中医生理学和中药药理学。信息控制系统理论是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突变论等横断学科统一的理论,是在以上横断学科基础上产生的一门科学方法论。人体信息控制系统生理学是信息控制系统理论在生理学的应用,是生理学与信息控制系统科学结合的产物。现代中医生理学和中药药理学又是人体信息控制系统生理学与中医药学结合的产物。本书在开始论述以上学科之前,有必要介绍一下我们的研究经过、研究思路、研究结果和研究方向。

 

一、研究经过:


我们兄弟俩在大学毕业时(高亮1970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畜牧兽医系,高德1976年毕业于内蒙古大学生物系)就选定了中西(兽)医基础理论结合研究这一科研课题,之所以选择这一科研课题主要出于一种兴趣和爱好,出于中医理论和《周易》理论的魅力。中医学并不是经验医学,它从哲学的元气、阴阳、五行,到人体的阴阳、表里、五脏、气血、经络等再到临床的辨证施治,理法方药,有一套逻辑非常严密而完整的理论体系。


然而,中医学的这套理论体系与近代西医理论却格格不入。人们试图用现有的西医理论和知识去解释中医学这套理论体系全都失败了。中医临床实践证明,中医理论体系是正确的,中医学所谓的阴阳、表里、正邪、五脏、三焦、气血、经络在人体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当时我们猜想,近代西医理论无法解释古典中医理论所描述的现象,很有可能类似牛顿的古典物理学无法解释接近光速运动的物理现象那样,是因为近代西医理论有局很性,就象牛顿古典物理学有局限性那样。如果事实确是如此的话,要实现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化,要揭示古典中医理论体系的实质内容,首要任务是实现西医基础理论现代化。近代西医理论是建筑在人体解剖结构系统基础上的。


前人探索的失败告诉我们,中医学所描述的人体阴阳、表里、正邪、五脏、三焦、气血、经络等肯定不是人体的解剖结构系统。于是,我们就从非解剖结构系统的方向开始寻找人体阴阳、表里、正邪、五脏、六腑、三焦、气血、经络的实质内容。经过整整十年的潜心研究,在大量生理学资料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体表交感机能系统、体内交感机能系统和体内副交感机能系统的概念,并初步证明了中医所谓的热证实质是体内交感机能系统异常占优势。寒证实质是体内副交感机能系统异常占优势,表证实质是体表交感机能系统异常亢进。


与此同时,我们对中医的元气、阴阳、五行的哲学实质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阴阳的哲学实质是矛盾的一种特殊情形,阳是矛盾的促动方面(促进、加强统一物运动的方面),阴是矛盾的制动方面(抑制、减弱统一物运动的方面),并由此阴阳哲学新概念,证明了体内交感机能系统为人体的阳气,体内副交感机能系统为人体的阴气,这样,我们就系统地提出了一套“中医现代基础理论假说体系(部分)”。


1981年,我们先后参加了《四川省中医学辩证法研究会首届年会》(成都,1981.7)、《全国首届医学辩证法学术讨论会》(南京,1981.12),《华北地区第五届中西兽医结合学术讨论会》(北京1981.11)和《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辩证法1981年年会》(呼和浩特市,1981.12),交流了《中医现代基础理论假说体系(部分〉》和《中医阴阳实质的哲学探讨》两篇论文。同年10月,《中西医结合杂志》创刊第2期上,发表了我们的论文《阴虚阳虚研究概况(综述)》。在以上论文中,我们正式提出并初步论证了人体阴阳双向机能系统理论(假说)。1984年我们在《陕西中医》第八期上发表了论文《阴虚阳虚与甲状腺功能(综述)》,对我们提出的“人体阴阳双向机能系统理论假说”继续进行了论证。


1981年,在我们参加学术讨论会和发表论文的同时,我们始终思考着一个问题:如果人体除了解剖结构系统外,确实存在着阴阳双向机能系统等功能系统的活,那么功能系统究竟是一类什么样的系统呢?解剖系统是由物质能量组成的,功能系统又是由什么组成的?解剖系统理论是以物质能量科学为基础的,功能系统理论又是以什么科学为基础的?显然,要解决人体功能系统的基础理论问题,仅依靠生物学和医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生物学和医学走向其他自然科学中去寻找。为此,我们经过反复了解、比较、思考和选择,1981年我们参加了《北京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研究会》(简称“三论”研究会),开始从生物学和医学走向了“三论”的学习研究。


在我们研究“三论”的同时,首先运用“三论”的理论研究中医方法论的特点,弄清了中医方法论与西医方法论的重大区别。1983年《河北中医》第二期上,发表了我们的论文《中医方法论初探》;同年,高德参加了《全国医学科学方法论学术讨论会》(青岛,1983),交流了我们的论文《从中医方法论看中医的发展方向》(该文后发表在1985年《包头医学》第四期上)。1984年高亮调到北京“三论”研究会主办的北京现代管理科学函授部,从事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教学和科研工作,1985年又调入北京“三论”研究会创办的北京现代管理学院,继续从事“三论”的教学和科研工作。1985年7月27日,在北京中医学院(现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召开了《北京现代管理学院中国医药学方法论研究所成立大会暨中国医药学方法论学习班开学典礼》,高亮任北京现代管理学院中国医药学方法论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后任所长)。在这次中医方法论学习研究班上,交流了我们与高林教授合编的学术资料《中国医药学与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文摘)》和我们编写的学术资料《中医黑箱方法研究概况》。


为了搞清人体功能系统的实质,我们对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突变论等横断学科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1986年,高亮与北京现代管理学院高林教授和陈启华教授合作编写出版了《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及其应用》一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1988年又合作编写出版了北京现代管理学院教材《信息控制系统理论》一书。


经过多年对“三论”的深入研究,我们终于弄清了人体功能系统的实质:人体解剖系统是由物质能量組成的,而人体功能系统则是由信息控制组成的;人体解剖系统是物质能量系统,人体功能系统则是信息控制系统;人体解剖系统理论是以物质能量系统科学为基础的,人体功能系统理论则是以信息控制系统科学为基础的。


人体功能系统的实质搞清楚以后,我们运用信息控制系统理论的原理和方法,首先系统研究了体表交感信控系统及中医解表方药的现代药理资料,著成了《中医解表机制与表证本质——关于体表交感和体内交感的信控系统》一书。1986年北京现代管理学院中医方法论研究所将该书印成内部学术资料,广泛进行学术交流。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看到这本内部资料后,给我们来函,准备正式出版这本书,要我们加工的书稿后来函说:“尊稿《解表机制与表证本质》原定排入我社发稿计划,由于大作专业性较强,读者面较窄,新华书店征订,印数太少,出版实有困难。不知您能否协助我社包销图书5000册?”遗憾的是,就因经济困境,该书但是未能正式出版。


此后,我们继续收集整理有关实验资料,并运用信息控制系统理论的原理和方法深入研究了体内交感和体内副交感信控系统以及中医八纲辨证和相应治法方药的实验资料,最后在1993年至1996年期间完成了《人体信息控制系统生理学——现代中医生理学和中药药理学(第一部)》这部著作,以期献给1997年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



二、研究思路:


我们从事中西医基础理论结合研究是按照以下思路进行研究的。

  1. 突破近代西医理论的局限性,从人体非解剖结构系统方面,寻找中医所描述的人体阴阳、表里、五脏、气血、经络等的实质内容,建立人体功能系统理论。

  2. 为揭示人体功能系统的实质,深入研究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简称“三论”)等横断学科,建立“三论”统一的科学方法论——信息控制系统理论。

  3. 运用信息控制系统理论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古典中医与近代西医在方法论上的区别,建立现代中医方法论体系。

  4. 在现代自然科学的基础上,运用信息控制系统理论,探索中医和《周易》的元气阴阳五行及太极八卦六十四卦的哲学实质,建立现代中医哲学思想体系。

  5. 在中医理论引导下,运用信息控制系统理论的原理和方法,对人体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实验资料,重新进行整理研究,揭示人体各个层次的各种信息控制系统,建立人体信息控制系统生理学及病理生理学和信息生物学以及人体信控系统疾病诊断治疗学。

  6. 运用人体信息控制系统生理学及病理生理学,对中西医结合实验研究资料和中药药理实验资料重新进行整理研究,揭示中医药学所谓的各种“证”和治法方药的实质,建立现代中医生理学及病理生理学和中药药理学。

总之,我们的研究思路不是在近代西医理论体系指导下去研究中医,而是在古典中医理论体系指导下,运用现代自然科学包括现代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信息科学、控制科学、系统科学以及信息控制系统科学方法论和现代哲学等多学科知识硏研究人体,揭示古典中医理论体系的实质内容,创立现代中医理论体系和现代西医理论体系,从而实现中医基础理论和西医基础理论现代化,在此基础上实现中西医基础理论的有机结合。



三、研究结果:


本书最主要的研究结果是,第一、运用信息控制系统理论的概念、模型、原理和方法,通过综述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大量生理学实验资料,揭示并阐明了人体中客观存在的体表交感信控系统、体内交感信控系统和体内副交感信控系统及其相互关系和双向控制规律,揭示并阐明了人体双向信息控制系统疾病及其病理生理学变化和临床症状;第二,运用人体双向信息控制系统生理学的概念、模型和理论,通过综述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大量中西医药结合实验研究资料,揭示并阐明了中医药学的表证、热证、寒证、阴虚、阳虚、亡阴、亡阳和解表、清热、祛寒、补阴、补阳的实质内容,最终证明了中医学所谓人体的表气指的就是体表交感信控系统,人体的阳气指的就是体内交感信控系统,人体的阴气指的就是体内副交感信控系统,证明了中医学所谓八纲辨证中的诸证正是人体双向信息控制系统失调的诸种疾病。


关于上述详细系统的研究结果,请见本书开头部分的总论,关于这些研究结果的详细实验证据和论证,请见本书后面的相关篇章。



四、研究方向:


在人体信息控制系统生理学和现代中医生理学及中药药理学方面,我们认为今后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开展研究工作:

  1. 运用人体双向信息控制系统生理学理论,尽快开展人体双向信控系统疾病诊断学和治疗学的研究,以便尽快改变西医临床上对人体诸多信控系统疾病熟视无睹的局面;

  2. 运用信息控制系统理论,继续开展人体信息控制系统生理学和信息生物学的研究,以便发现和揭示人体中更多的信息控制系统及其疾病;

  3. 运用人体信息控制系统生理学理论,有目的地开展中西医药结合实验研究、临床研究和理论研究,以便继续揭示中医药学的五脏六腑、气血经络、正气邪气、三焦以及脏腑辨证、气血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和相应治法方药的实质内容;

  4. 运用人体信息控制系统生理学理论,开展人体衰老,抗衰老理论和现代中医养生学的研究;

  5. 在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突变论等横断学科基础上,继续深入开展信息控制系统理论及其与中医哲学和《周易》哲学的研究。

在生理学方面,信息控制系统生理学是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我们的研究工作仅仅是开了个头,还有大量的研究工作需要做。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学者、专家和有关科研机构进入这一研究领域,希望与有关学者、专家和有关科研单位、医药开发集团合作从事这方面(特别是关于人体双向信控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和药品开发方面)的研究或进行学术交流。我们也真诚希望得到学术界对本书硏究结论及思路方法的批评、否定、推翻或指导、修正、补充,以便推动我们的研究工作向更加接近客观事实的方向发展。



五、说明:


  1. 本书采用的生理学概念是广义概念,包括正常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

  2. 本书综述了大量生理学和中西医药结合的实验研究资料及文献资料,所有证据资料都有出处,可见各章节后面的参考文献;

  3. 本书综述的所有证据资料都用小号字排出,以便与我们的论证和论点相区别;

  4. 作者有两个名字。在前期发表或交流的论文,使用的名字是高亮、高德,这是我们的原名;在后期发表、交流、出版的论文、著作,使用的名字是高立信、高德;本书使用的名字是高亮(高立信)、高德(高志信)。

  5. 本书第一篇——信息控制系统理论概论是在我们的另一本著作《秩序论—信息控制系统理论》(待出版)基础上压缩而成的,与北京现代管理学院教材《信息控制系统理论》有质的不同。北京现代管理学院的教材虽然名称也叫做“信息控制系统理论”,但內容仍然是对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突变论等横断学科的分别介绍,它是在《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及其应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书基础上扩写而成的。我们将要出版的《秩序论—信息控制系统理论》是在高立信于北京现代管理学院授课用的讲稿基础上写成的,是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三论”)统一的科学方法论,不是单纯对“三论”的一般介绍,而是在“三论”基础上提出了独特的概念、度量、模型、原理和方法。特别是在信息量的度量方面,在申农信息论中,信息量之所以用对数来度量,是“为了方便起见”,申农的信息量公式完全是“从直观出发规定用对数来表达的”;而在我们的《信息控制系统理论》中,信息量公式是我们根据“信息是秩序”这一定义,运用数学中的重复排列定理推导出来的;而且我们推导出来的信息量公式与申农当年人为规定的信息量公式完全一样;从而证明了信息量是单位秩序多少的度量,也就是有序程度的度量,信息和系统的实质是一样的,都是秩序,均可用信息量公式进行度量,不同之处在于,信息是变换流通的秩序,系统是集合凝聚的秩序。


六、致谢:


本书几乎所有研究的结论和论点都有实验资料或文献资料作为证据。也就是说,本书一整套研究结论都是建立在综述的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大量的生理学实验资料和中西医药结合实验研究资料基础上的。其中,本书综述的中西医结合实验研究资料,绝大部分是我国建国以来从事中西医结合实验研究的实验报告或综述报道。所以,本书特献给建国以来我国从事中西医结合实验研究的科学家们,献给近几十年来国内外从事信息控制生理学实验研究的科学家们,献给近几十年来国内外从事中药药理实验研究的科学家们,以表真诚的谢意。


我们从事中西(兽)医基础理论结合研究是从多学科方面进行研究的,涉及到中(兽)医学、西(兽)医学、中西(兽)医结合科学、生理学、信息科学、“三论”科学方法论、哲学、中医方法论、自然辩证法、气功学等,我们都向有关专家教授学习求教过。


在我们20多年的整个研究过程中,曾经得到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名誉理事长兼中兽医分会会长、中国兽药典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兽医杂志》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于船教授(中西兽医结合科学),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会常务理事、原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心实验室主任陆广莘教授(中西医结合科学),国家八六三通信主题首届首席专家、国家信息领域战略研究负责人、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中国神经网络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通信学会通信理论委员会主任、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钟义信教授(信息科学),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杨传任教授(动物生理学),原北京“三论”研究会秘书长、原北京现代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高林教授(“三论”科学方法论),原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副秘书长、原北京中医学院学报副总编肖德馨教授(中医学),北京现代管理学院副院长陈启华教授(“三论”科学方法论),中华气功学院院长林钟鹏教授(气功学),中国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陆银初教授(自然辩证法)等专家在其本学科范围内的热心指导和大力帮助。其中,于船教授、陆广莘教授、钟义信教授是我们这项研究的导师。同时我们还得到原中央组织部秘书长、北京现代管理学院院长、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中医药文化分会会长沙洪同志,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党总支书记陈金大老师,原中央组织部干部培训中心主任、北京现代管理学院副院长胡光伟同志,原中共北京市西城区委组织部部长、北京现代管理学院副院长李三友同志,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局副局长胡强宁同志,包头市科委副主任王洪忠同志,包头市农委劳动服务管理处处长阎胜利同志,以及陶骏昌、贺高志、顾媛、郭五一、麻经国、刘效珍、郑秀根、杨明先、杨靖、杨正国等老师、同志,以及北京现代管理学院、包头市科协、包头市环境保护局、包头市环境监测科研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


在此,我们对上述各位老师、领导、同志、朋友以及单位表示衷心感谢;同时,感谢培育我们的中国农业大学和内蒙古大学的老师们。


1997年,我们向《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提交了《人体信息控制系统生理学——现代中医生理学和中药药理学》(论文编号:1442),经大会论文评审委员会评审,已被大会正式录取,将在会议上进行交流。所以,本书特献给1997年《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以表真诚的谢意。


为在1997年《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召开之前出版本书,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印刷厂以及责任编辑荣竹林副编审、欧阳成厂长给予了大力支持,特此致谢。




高亮(高立信)

高德(高志信)

1997年5月于北京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总论(下篇)

《人体信息控制系统生理学》 ——现代中医生理学和中药药理学 1997年10月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出版 高亮 高德 著 一。信息控制系统理论的有关研究结果 二。人体双向信息控制系统生理学的主要研究结果 三。 现代中医生理学和中药药理学的主要研究结果 (一) 中医解表的实质...

 
 
 
总论(中篇)

《人体信息控制系统生理学》 ——现代中医生理学和中药药理学 1997年10月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出版 高亮 高德 著 一。信息控制系统理论的有关研究结果 二。人体双向信息控制系统生理学的主要研究结果 在古典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信息控制系统理论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对近几十...

 
 
 
总论(上篇)

《人体信息控制系统生理学》 ——现代中医生理学和中药药理学 1997年10月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出版 高亮 高德 著 本书分三大篇。第一篇“信息控制系统理论概论”,概要地论述了信息控制系统理论的一般概念、模型、原理和方法,以便运用其研究和揭示人体中客观存在的信息控制系统...

 
 
 

Comments


资源 2副本2.PNG

© 2019 by Z DESIGN. Created with Zinezhé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