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信息控制系统生理学》
——现代中医生理学和中药药理学
1997年10月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出版
高亮 高德 著

一。信息控制系统理论的有关研究结果
二。人体双向信息控制系统生理学的主要研究结果
三。 现代中医生理学和中药药理学的主要研究结果
(一) 中医解表的实质
本书综述的中医解表方药现代药理实验资料证明,中医解表的共同的药理作用是:抗病毒、抗病菌、抗炎症、扩张皮肤血管、发汗、解热。这些药理作用恰恰能够纠正体表交感信控系统功能异常亢进的病理生理学变化,并消除引起体表交感信控系统功能异常亢进的致病因素。由此说明,中医解表实质就是降低体表交感信控系统功能,使其异常亢进的功能恢复正常。
(二) 中医解表热(辛凉解表)的实质
本书综述的中医解表方药现代药理学实验资料证明,中医解表热(辛凉解表)的药理作用除了具有解表的共同药理作用外,还有抑制中枢神经、抑制体内交感神经系统、抑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降低糖的分解、抑制产热、抑制心脏、降低心率、降低血糖、降低血压、增强免疫功能等。中医解表热方药的上述药理作用,不仅能降低体表交感信控系统功能,纠正其异常亢进的病理生理学变化,而且还能降低体内交感信控系统功能,纠正其异常亢进的病理生理学变化。因此,中医解表热(辛凉解表)的实质就是降低体表交感和体内交感信控系统功能。
(三) 中医解表寒(辛温解表)的实质
本书综述的中医解表方药现代药理实验资料证明,中医解表寒(辛温解表)的药理作用除了具有解表的共同药理作用外,还有兴奋或抑制中枢神经、兴奋体内交感神经系统、兴奋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促进糖的分解、增加产热量、兴奋心脏、提高心率、升高血压、升高血糖、抑制或增强免疫功能等。中医解表寒方药的上述药理作用,不仅能降低体表交感信控系统功能,纠正其异常亢进的病理生理学变化,而且还能提高体内交感信控系统功能,纠正其抑制的病理生理学变化。因此,中医解表寒(辛温解表)的实质就是降低体表交感信控系统功能,提高体内交感信控系统功能。
(四) 中医表证的实质
本书综述的中医表证现代研究资料表明,表证(包括表寒证和表热证)的共同的病理生理学变化有:体温调定点上升、体表小动脉收缩、皮肤血流量减少、皮肤散热量减少、体表热量相对不足、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表证的这些病理生理学变化,全部是体表交感信控系统功能异常亢进的病理生理学变化。又因为解表的实质正是降低体表交感信控系统功能;体表交感信控系统功能异常亢进的一组临床症状与中医表证的一组临床症状几乎完全一样;所以,中医的表证实质上就是体表交感信控系统功能异常亢进的病理反应状态。
(五) 中医表热证的实质
因为解表热的实质正是降低体表交感和体内交感信控系统功能,而体表交感和体内交感信控系统功能异常亢进的一组临床症状与表热证的一组临床症状又几乎完全一样,所以中医的表热证实质上就是体表交感和体内交感信控系统功能异常亢进的病理反应状态。
(六) 中医表寒证的实质
因为解表寒的实质正是降低体表交感信控系统功能,提高体内交感信控系统功能;体表交感信控系统功能异常亢进而体内交感信控系统功能抑制的一组临床症状与表寒证的一组临床症状几乎完全一样;所以中医的表寒证实质上就是体表交感信控系统功能异常亢进而体内交感信控系统功能抑制的病理反应状态。
(七) 中医补阳的实质
本书综述的补阳方药现代药理实验资料证明,补阳方药现代药理作用有:提高体内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功能、提高下丘脑—垂体前叶—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提高下丘脑—垂体前叶—甲状腺系统功能、提高下丘脑—垂体前叶—性腺系统功能、提高膜受体—cAMP系统功能。这些药理作用提高的正是体内交感信控系统功能。补阳方药现代药理作用还有:降低膜受体—PI—cGMP系统功能,可见,补阳能降低体内副交感信控系统主要细胞通路功能。补阳方药现代药理作用还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增强糖元分解、增强蛋白质合成、增强核酸合成、提髙能量代谢、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髙心率、扩张冠脉、增加冠脉流量、利尿、扩张支气管、减少气管粘液腺分泌、增强学习记忆功能、既能抑制胃肠运动、也能增强胃肠运动、既能提高免疫功能、也能抑制免疫功能。补阳方药的这些药理作用恰恰全部是体内交感信控系统的控制功能。因此,补阳方药现代药理实验资料证明,中医的补阳实质上就是提高体内交感信控系统功能,相对降低体内副交感信控系统功能。
(八) 中医补阴的实质
本书综述的补阴方药现代药理实验资料证明,补阴方药现代药理作用有:提高体内副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副交感—胰岛素系统功能,说明补阴能提髙体内副交感信控系统功能。补阴方药现代药理作用还有:降低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功能、降低下丘脑—垂体前叶—甲状腺系统功能、降低下丘脑—垂体前叶—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降低下丘脑—垂体前叶—性腺系统功能、降低膜受体—cAMP系统功能,说明补阴能降低体内交感信控系统功能。补阴方药现代药理作用还有:镇静中枢神经、加强糖元合成、増强核酸和蛋白质合成、降低能量代谢、降低心率、降压、促进气管及支气管分泌稀薄粘液、促进消化腺分泌、增强消化功能、既可促进胃肠运动、也可抑制胃肠运动、提高学习记忆力、提高免疫系统功能。补阴方药的这些药理作用恰恰全部是体内副交感信控系统的控制功能。因此,补阴方药现代药理实验资料证明,中医的补阴实质上就是提高体内副交感信控系统功能,相对降低体内交感信控系统功能。
(九) 中医阳虚证的实质
本书综述的阳虚证现代实验研究资料证明:阳虚时体内交感信控系统的最高控制器、神经通路、体液通路和主要细胞通路的功能均异常低下;阳虚的其他病理生理学变化正好是体内交感信控系统功能异常低下的被控对象的病理生理学变化。又因为补阳的药理作用正好是提高体内交感信控系统功能;体内交感信控系统功能异常低下的一组临床症状与阳虚的一组临床症状几乎完全一样;所以中医的阳虚证实质上就是体内交感信控系统功能异常低下的病理反应状态。
(十) 中医阴虚火旺证的实质
本书综述的阴虚证现代实验研究资料证明,阴虚火旺时体内副交感信控系统的神经通路、体液通路和主要细胞通路功能均异常低下;体内交感信控系统的最高控制器、神经通路、体液通路和主要细胞通路功能均异常升高;阴虚火旺的其他病理生理学变化正好是体内副交感信控系统功能异常低下而体内交感信控系统功能异常升高的被控对象的病理生理学变化;又因为补阴的药理作用正好是提高体内副交感信控系统功能,降低体内交感信控系统功能;体内副交感信控系统功能异常低下而体内交感信控系统功能异常升高的一组临床症状与阴虚火旺的一组临床症状几乎完全一样;所以中医的阴虚火旺证实质上就是体内副交感信控系统功能异常低下而体内交感信控系统功能异常升高的病理反应状态。
(十一) 单纯阴虚的实质
本书综述的中医阴虚证现代实验研究资料证明,单纯阴虚(阴虚火不旺)实质上就是体内副交感信控系统功能异常低下而体内交感信控系统功能并不升高的病理反应状态。
(十二) 阴阳两虚的实质
本书综述的中医阴虚阳虚现代实验研究资料证明,阴阳两虚实质上就是体内副交感和体内交感信控系统功能均异常低下的病理反应状态。
(十三) 中医回阳救逆的实质
本书综述的中医回阳救逆方药现代实验研究资料证明,回阳救逆方药有以下药理作用:提高(体内)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功能、提高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提高垂体—甲状腺系统功能、提高垂体—性腺系统功能、提高β受体—cAMP系统功能,说明回阳救逆能提高体内交感信控系统功能;回阳救逆方药还有以下药理作用: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促进糖元分解、提髙能量代谢、増加产热量、增加心肌收缩力、増加冠脉血流量、提高心搏频率,这些药理作用全部是体内交感信控系统的控制功能。实验资料证明,回阳救逆方药通过以上药理作用能对抗“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的休克。以上实验资料一致证明,回阳救逆实质上就是通过提高体内交感信控系统功能,从而对抗体内交感信控系统功能急性衰竭性休克。
(十四) 中医益气救阴的实质
本书综述的中医益气救阴方药现代实验研究资料证明,益气救阴方药能提高副交感—胰岛素系统功能,说明益气救阴能提高体内副交感信控系统神经通路功能;益气救阴方药还能增强心肌的合成代谢、促进糖元、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增加心肌糖元、核酸和蛋白质的含量、通过促进DNA合成、促进心肌细胞生长、加速损伤心肌的修复、通过增强心肌DNA和肌纤蛋白、肌凝蛋白的合成和加速损伤心肌的修复,进而实现对损伤心肌的强心作用。益气救阴方药的上述药理作用恰恰全部是体内副交感信控系统神经通路的控制功能。益气救阴方药还能降低交感神经系统功能、降低β受体—cAMP系统功能、降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能量代谢,减少心肌对氧和化学能量ATP的消耗、减慢心率,说明益气救阴还能降低体内交感信控系统功能。实验研究还证明,益气救阴方药通过以上作用可抗休克。以上实验研究资料一致证明,益气救阴实质上是通过提高体内副交感信控系统神经通路功能,降低体内交感信控系统功能,从而对抗体内副交感信控系统神经通路功能急剧衰竭性休克。
(十五) 中医亡阳的实质
本书通过亡阳辨病辨证结合研究证明,亡阳证的病理生理学变化有:下丘脑—垂体前叶—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急性衰竭,下丘脑—垂体前叶—甲状腺系统功能急剧衰竭,下丘脑—垂体前叶—生长激素系统功能急性衰竭,下丘脑—垂体前叶—性腺系统功能急剧衰竭;说明亡阳时体内交感信控系统体液通路功能急性衰竭;又因为回阳救逆是通过提高体内交感信系统功能而对抗休克的;体内交感信控系统功能急性衰竭的一组临床症状与亡阳的一组临床症状几乎是完全一样的。所以中医的亡阳证实质上就是体内交感信控系统功能急性衰竭的危急病理状态。
(十六) 中医亡阴的实质
本书通过亡阴辨病辨证结合研究证明,亡阴证的病理生理学变化有:甲状腺功能极度亢进,交感神经系统功能极度亢进,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功能极度亢进,交感—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功能极度亢进,说明亡阴时体内交感信控系统功能极度亢进;亡阴证的病理生理学变化还有;下丘脑弓状核β—内啡肽系统和整个内源性阿片肽系统功能极度亢进,心血管系统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降低,说明亡阴时体内交感信控系统的负反馈系统也处于极度亢进态,从而使心血管系统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降低。亡阴证的病理生理学变化还有;下丘脑—垂体后叶—抗利尿激素系统功能亢进,说明亡阴时体内副交感信控系统的体液通路功能亦亢进;又因为益气救阴实质上是通过提高体内副交感信控系统神经通路功能,降低体内交感信控系统功能来抗休克的;体内副交感信控系统神经通路功能急性衰竭而体内交感信控系统功能极度亢进的一组临床症状与亡阴的一组临床症状几乎完全一样;所以,中医的亡阴证实质上是体内副交感信控系统神经通路功能急性衰竭而致体内交感信控系统功能极度亢进的危急病理状态。
(十七) 中医清热的实质
本书综述的清热方药现代实验研究资料证明,清热方药能降低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功能,降低下丘脑—垂体前叶—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说明清热降低体内交感信控系统功能;清热方药还能提高中缝核5-HT系统功能,从而通过中缝核5-HT系统降低体内交感信控系统功能;清热方药还能降低大脑皮层及皮层下中枢兴奋性、降低能量代谢、降低心率、降低或増强心肌收缩力、増强或减弱胃肠运动功能、増强消化腺分泌功能,増强或减弱免疫功能、降低血压、降低血糖、提高痛阈等,清热的这些药理作用正好能纠正体内交感信控系统功能异常占优势的病理生理学变化。由此可见,中医的清热实质上就是降低体内交感信控系统功能,从而纠正体内交感信控系统异常占优势的病理状态。
(十八) 中医祛寒的实质
本书综述的祛寒方药现代实验研究资料证明,祛寒方药能提高蓝斑NE能系统功能,提高体内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功能,提高下丘脑—垂体前叶—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说明祛寒提高体内交感信控系统功能;祛寒方药还能提高大脑皮层及皮层下中枢兴奋性,提高能量代谢提髙心肌收缩力,提高心搏频率,减弱或增强胃肠运动功能,减弱或增强消化腺分泌功能,减弱或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或降低血糖,扩张支气管,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痛阙。祛寒的这些药理作用正好能纠正体内副交感信控系统异常占优势的病理生理学变化。因此,中医的祛寒实质上是提高体内交感信控系统功能,从而纠正体内副交感信控系统异常占优势的病理状态。
(十九) 中医实热证的实质
本书综述的中医热证现代实验研究资料证明,实热证时体内交感信控系统的最高控制器、神经通路、体液通路和主要细胞通路功能均异常亢进,而体内副交感信控系统的最高控制器功能正常,神经通路功能抑制,实热证的其他病理生理学变化正好是体内交感信控系统功能异常亢进的被控对象的病理生理学变化;又因为清热的药理作用正是降低体内交感信控系统功能,体内交感信控系统功能异常亢进的一组临床症状与实热证的一组临床症状几乎完全一样,所以中医的实热证实质上就是体内副交感信控系统功能正常或抑制而体内交感信控系统功能异常亢进的病理反应状态。
(二十) 中医实寒证的实质
本书综述的中医寒证现代实验研究资料证明,实寒证时体内副交感信控系统的最高控制器、神经通路、主要细胞通路功能均异常亢进,体内交感信控系统的最高控制器功能正常,神经通路、体液通路和主要细胞通路功能均抑制,实寒证的其他病理生理学变化正好是体内副交感系统功能异常亢进的被控对象的病理生理学变化;又因为祛寒(温里)的药理作用正好是提高体内交感信控系统功能,从而纠正体内副交感信控系统功能的异常亢进,体内副交感信控系统功能异常亢进的一组临床症状与实寒证的一组临床症状几乎完全一样;所以中医的实寒证实质上就是体内副交感控系统功能正常或抑制而体内副交感信控系统功能异常亢进的病理反应状态。
(二十一) 中医表气的实质
上述中医表证、表热证、表寒证的研究结果进一步证明,中医学所谓人体的表气实质上就是体表交感信控系统及其控制下的皮肤功能活动,因而中医表气现代生理学实际上就是体表交感信控系统生理学。
(二十二) 中医阴气的实质
上述实寒证、阴虚证、亡阴证的研究结果进一步证明,中医学所谓人体的阴气实质上就是体内副交感信控系统及其控制下的功能活动,因而中医阴气现代生理学实际上就是体内副交感信控系统生理学。
(二十三) 中医阳气的实质能
上述实热证、阳虚证、亡阳证的研究结果进一步证明,中医学所谓人体的阳气实质上就是体内交感信控系统及其控制下的功能活动,因而中医阳气现代生理学实际上就是体内交感信控系统生理学。
(二十四) 中医里气的实质
上述中医表气、阴气、阳气的研究结果证明,中医学所谓人体的里气实质上就是体内副交感和体内交感信控系统及其控制下的内脏功能活动。
(见图03《人体阴阳双向信控系统模型图》)
参考文献
高林、陈启华主编、高立信、肖英副主编: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及其应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
高林、陈启华主编,高立信、肖英副主编:信息控制系统理论,北京现代管理学院教材,1987
张宁:国民经济信控系统理论,北京邮电大学人文科学学报1994(2):40
高立信、高德著:中医解表机制与表证本质—关于体表交感和体内交感的信控系统,北京现代管理学院中国医药学方法论研究所编印(内部资料),1986
高亮、高德:阴虚阳虚研究概况,中西医结合杂志1981(2):118
高亮、高德:中医方法论初探,河北中医1983(2):22
高亮、高德:中兽医方法论初探,中兽医学杂志,1983(1)
高亮、高德:中兽医方法论初探(转载),中国兽医杂志,1983(6)
高亮、高德:阴虚阳虚与甲状腺功能(综述),陕西中医1984(8):37
高亮、高德:从中医方法论看中医的发展方向,包头医学1985(4):44
高亮、高德:中医现代基础理论假说体系,全国首届医学辩证法学术讨论会论文,包头市科学技术协会编印,1981
高亮、高德:中医阴阳实质的哲学探讨,全国首届医学辩证法学术讨论会论文,包头市科学技术协会编印,1981
高亮、高德:中医黑箱方法研究概况,北京现代管理学院中医方法论研究所编印(内部资料),1985
高林、高亮、高德编:中国医药学与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文摘),北京现代管理学院信息理论研究室编印(内部资料),1985
留言